NNIW95丨1-3岁幼儿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虽然维生素及矿物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但却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化剂。铁、锌、钙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威胁着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乃至生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微量营养素缺乏定义为“隐性饥饿”。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2岁以下婴幼儿以及青春期少年,可能在尚未被感知之前,就已经对其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免疫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并为成年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埋下隐患[1]。
Steven Abrams教授在参加“第95届雀巢营养科学院高峰论坛”时,发表了题为“1-3岁幼儿微量营养素的需要”的主题演讲,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内容。
同时,我们特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苏宜香教授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讲座内容进行独家回顾和点评,快来一览精彩内容!

观看专家回顾讲座视频;
一、衡量营养摄入量的基本概念

平均需求量(EAR):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的水平时可满足人群中50%的个体营养需要。
推荐摄入量(RDA):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的某种营养的摄入水平。
适宜摄入量(AI):没有平均需要量数据或母乳喂养的婴儿。当缺乏EAR时,可用AI替代。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长期食用不会使特定生理阶段和性别的人群产生健康风险的量,需要注意此指标并不是目标摄入量。
二、幼儿对铁元素的需求




1.铁的推荐摄入量

2.不同国家幼儿铁摄入的现状调查

3.关注膳食结构,促进铁吸收
不同膳食来源的铁生物利用度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对铁摄入情况考量时,需要结合膳食结构、种类等因素综合分析,并对铁缺乏高风险的个体或人群给予高度关注。
三、幼儿对锌元素的需求




1.锌的推荐摄入量

2.不同国家幼儿锌摄入的现状调查

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
①总体而言,多数幼儿锌摄入量都远高于推荐摄入量。与铁摄入量一样,这在工业化国家中更为常见。
②在确定营养强化和补充策略时,锌的摄入需要与铁和铜等其他矿物质综合考虑。
③出于对饮食中DRI超标的担忧可能不是降低当前强化策略的理由,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
四、幼儿对钙元素的需求



1.钙的需求量变化
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儿童钙蓄积量不同。据2007年一项全球钙元素摄入的经典研究提示,钙的蓄积量与摄入量呈一定线性关系,不同蓄积量对应不同摄入量,因此有针对的摄入钙元素才能达到一定的蓄积量。目前我们仍凭借这种对应关系制定钙的推荐摄入量。
2.钙的推荐摄入量

3.钙摄入的现状
目前,乳制品或强化植物饮料等食品很容易达到钙元素的推荐摄入量。而母乳喂养的幼儿应该补充足够的固体食物或其他含钙的食物来源。当幼儿为纯素食或其他限制性饮食时,需要特别注意并提早发现钙缺乏问题。
五、幼儿对维生素D的需求



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正常维生素D水平的健康儿童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密度,但用于维生素D不足儿童的补充可能有用。目前我国仍存在维生素D等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因此及早发现并适量补充尤为关键。
1.维生素D不足儿童需及时补充维生素D
当维生素D<35nmol/L即可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RDA为600IU/天(15μg/天),可使>97.5%的儿童达到50nmol/L以上水平。
2.维生素D与钙摄入的关系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当二者摄入量都很低时,幼儿容易发生佝偻病。血清25-(OH)D水平和钙吸收之间不存在强关联性,只要儿童体内25-(OH)D水平大于25-30nmol/L,钙的吸收不受影响。
3.警惕维生素D与钙元素同时缺乏
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相关,许多国家幼儿中存在较低、确定、持续、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症。特别是当低维生素D与低钙摄入同时存在时,佝偻病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
观看专家回顾讲座视频;
专家点评
1.中国婴幼儿微量营养素摄入现状


①2013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报告显示,亚洲和非洲国家母婴及儿童的营养不足和超重问题的发生仍在不断增加,其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关键问题之一[2]。从我国近年的研究报道来看,微量营养素的状况的确值得更多关注。
②2010-2013年中国居民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农村地区2-3岁人群钙、铁、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仍达不到平均需要量,其中农村地区情况更甚,农村2-3岁钙元素摄入量低于EAR比率达到93.6%[3]。
③江苏省5289名0-5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测定显示,<3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缺乏和不足率49.9%-64.3%[4];而南京0-3岁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率为39.46%,这都提示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维生素D等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尤其应注意2-3岁婴幼儿维生素D的缺乏并及时补充[5]。
④陕甘地区有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与微量营养素摄入情况的相关研究显示,1-2岁婴幼儿钙和铁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50%,并提示该地区存在辅食添加的种类多样化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微量元素的摄入存在较大缺口等问题[6]。另外,甘肃地区也存在母乳喂养率较低的问题,母乳加奶仅在6月龄前,在断乳之后,牛奶等奶制品的添加也略微不足。
2.中国婴幼儿微量营养素营养改善策略



①制订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膳食营养素推荐量,并以推荐量为依据制定易于推广的膳食指南。
我国对不同微量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

②我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提出添加辅食的多样化至关重要,开始应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并要重视动物性食物(铁,维生素A,蛋白质)、奶类(钙、维生素A)的添加。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③目前,随着我国膳食营养相关教育的普及,婴幼儿基于膳食指南的喂养干预取得良好效果。2015年7-30月龄婴幼儿喂养干预研究显示,婴幼儿干预后富含铁和维生素A的动物肉添加比例明显提高。
3.专家总结
◉ 微量营养素缺乏易发生于辅食添加阶段(7-24月龄),辅食添加种类单调,时间滞后,母乳不足或缺乏,又缺乏奶类食物的补充是问题所在;
◉ 辅食添加是膳食结构从奶类过渡到多样化的重要阶段,辅食的多样化很重要,要重视动物性食物(铁,维生素A,蛋白质)、奶类(钙、维生素A)的添加;
◉ 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地域差异性,这与膳食结构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维生素D,依赖日光和紫外线;应当注意遵循地域特点和季节的差异化进行补充补充;
◉ 改善策略:制订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DRIs,以推荐量为依据制定易于推广的膳食指南;
参考文献
[1] 盛晓阳,向伟,王卫平,高举.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0,(07):502-509.
[2] Maternal and Child Nutrition Study Group; Group members:, Black RE,Alderman H, Bhutta ZA, Gillespie S, Haddad L, Horton S, Lartey A, Mannar V,Ruel M, Victora CG, Walker SP, Webb P. Maternal and child nutrition: buildingmomentum for impact. Lancet. 2013 Aug 3;382(9890):372-375.
[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九[M].人民卫生出版社,9787117304016.
[4] 赵艳,秦锐,马向华.江苏省0~5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1):1214-1218.
[5] 江家红,李洁.南京市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缺乏与贫血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02):202-204+217.
[6] 张敏利,王航辉,白博,成胜权,梁娟.陕西贫困地区某县6~24月龄婴幼儿辅食及营养素添加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07):720-723.